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服务全市大局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全程管控,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落实。
局党组高度重视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作为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机关自身建设工作始终。
依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相关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局生活垃圾量化措施》《局生活垃圾分类目标指引》和《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办法》等制度规定,及时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员,设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督查员,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安排保洁员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减少垃圾混装现象。层层签订责任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从而确保了垃圾分类工作有人管、人人管。
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常态宣传活动,不断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
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以“举手之劳小动作,破解环境大难题”为主题,倡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当好宣传员;养成低碳环保生活习惯,当好引导员;积极维护垃圾分类成果,当好督导员。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
局全体干部职工人人签订承诺书,自觉守法遵约、主动参与、以身作则,认真履行垃圾分类个人主体责任。开设垃圾分类宣传专栏。在办公楼主要出入口、电梯内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在机关电子大屏、食堂电视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的宣传,营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通过局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垃圾分类相关的新闻,提高职工的思想意识和关注度。组织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和知识竞赛。各机关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后勤人员分别组织召开垃圾分类专题培训会,并组织全体人员参与垃圾分类知识竞赛。
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朝阳区垃圾分类部署要求,先后采购垃圾桶40组,其中机关院内设置集中投放式四分类垃圾桶2组,机关食堂设置厨余垃圾二分类垃圾桶4组,每个楼层设置中型二分类垃圾桶1组,每个办公室设置一组二分类垃圾桶,并粘贴分类垃圾标识20张,确保垃圾能够按照分类要求投放。
疫情期间,为防止废弃口罩造成的二次污染等问题,专门购置一批“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为食堂购置固液隔离筛、收残食隔油除渣一体机和废弃油脂桶,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完成科学分类。
与有资质的公司签订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厨房烟道防火清洗等协议,并随时监控垃圾清运情况。
同时,领导小组按照相关方案措施,狠抓各项活动落实。安排专人参加各种垃圾分类培训,学习先进方法和经验,做好宣传引导;每日安排专人进行垃圾分类值守和记录,确保达到“准确投放、桶袋同色、记录翔实”的要求;分类清运,并严格建立清运台账、定期公布垃圾清运量;选树垃圾分类先进典型,实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以座谈会的形式,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
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开展了“垃圾分类,党员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作出郑重承诺,自觉带头落实政策、带头承诺践诺、带头宣传引导,自觉做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先行者和推动者。
结合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积极倡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杜绝一次性用品,坚持可循环利用。日常办公不用一次性纸杯、塑料袋、瓶装水,全部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瓷杯、纸袋,将废弃的包装盒改装成收纳盒,打印废弃的纸张当记事本,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
▷ 蔡奇“四不两直”走进积水潭医院、鼓楼西大街、什刹海,对老城保护和街区更新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