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大地(003001) 岩土工程专业服务商转向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研发实力助力高成长 公司作为岩土工程专业服务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领域以核心技术+核心材料双轮驱动推动公司发展。公司研发实力突出,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奖项,自研的高速高压搅喷复合桩(DMC桩)、智能感知超级旋喷技术(SJT)、特种岩土固化材料等,在大规模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研发实力突出。自24年公司在核电、港口等关键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公司目前在核电、港口、水利水电等领域跟踪的项目进展稳定,项目储备充足,进入1到N的跨越式发展,业绩进入快速地增长阶段,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1.5/2.9/4.2亿元,认可给予公司25年0.5倍PEG【25年预测PE/(24-27年归母复合增速*100)】,对应目标股价50.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核电:审批节奏加快,景气度持续上行 截至24年底,我国大陆商运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三,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18年保持全球第一。与此对应,我国核电工程建设投资达同比+54.8%,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但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不到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法国64.8%,美国18.6%)。近些年来,我国对核能的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未来有望保持每年8-10台核电机组的核准节奏,对应的岩土工程市场规模每年大概在120-150亿元。公司与中核二二达成战略合作并中标中广核核电项目,以智库服务模式已深度参与5个核电项目,核电项目常态化审批下,公司有望在核电领域迎来更大突破。 水利水电:自研SJT技术在西南水电工程中或有重要应用 雅鲁藏布江下游地质环境复杂,地基处理工难度较大。该工程预估投资额超万亿,结合西藏本身建设条件,按照土建工程投资约占60%,地基处理占建造成本的10%-15%计算,雅下水电工程地基处理环节投资约610-930亿元。该工程中公司优势集中在:1)智能感知超级旋喷(SJT),在深覆盖层坝基方面或有重要应用;2)固化剂材料方面,比如防冲刷等领域或具备一定优势。今年3月,公司与葛洲坝市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双方持续深耕水利水电领域,充分的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合作项目落地。 沿海港口扩建,公司固化材料设备迎来新发展 近年来港口建设再提速,宁波舟山港等重要港口总体规划获得批复,推动沿海港口扩建等工程实施,带来大量的淤泥固化、陆域形成需求,公司在港口领域有望实现1到N的发展。此外,23年中国污泥产量已超过6500万吨/年(含水率80%),污泥处理市场规模约300-400亿元,其中资源化处理占比约30%-40%,25年污泥产量预计突破8000万吨/年,公司积极地推进城市淤泥固化项目,并与晶泰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AI+建筑材料”为核心,在岩土固化剂材料及软基固化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公司固化材料设备迎来新发展。 风险提示:下游领域投资没有到达预期;项目推进没有到达预期;应收款项增大及坏账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风险;测算具有一定主观性;股价大幅度波动风险。
中岩大地(00300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88亿元,同比-14.01%;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230.08%;扣非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414.11%。其中Q4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5.16%,环比+55.66%,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303.24%,环比+59.06%。 岩土主业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明显提升。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230.08%;扣非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414.11%,毛利率24.89%,同比+7.67pct,创2021年以来新高,盈利能力实现较大增长。公司聚焦国家战略,依托“核心技术+核心材料”的双轮驱动优势,热情参加国家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优质项目占比,地产业务在营收中占比年年在下降,对公司影响大幅减弱。岩土工程/产品销售全年分别实现收入6.18/1.35亿元,毛利率分别是26.21%/12.14%,同比+7.7pct/+4.62pct。公司岩土工程收入占比78.4%(同比+2pct),虽营收同比有所下滑,但利润高增印证了优质项目占比的不断的提高。 核电、港口等领域不断突破,海外布局加码。2024年,公司承接的金七门核电(中标金额1.59亿)、浙江某重点港口等国家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025年3月,公司成功中标中广核某核电陆域场地咨询项目,并分别与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公司积极做出响应“一带一路”,已先后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设立子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目前,公司在马来西亚等地区岩土工程领域存在多个核心技术+核心材料的应用场景跟踪项目。公司将积极做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核心技术+核心材料为支撑,实施“本地化+差异化”海外市场策略,聚焦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通过技术输出、项目合作等多元模式,实现海外重点项目从0到1的突破。 在手订单充沛,经营质量持续优化。24Q4公司新签订单4.58亿元,同比+695.17%,环比+107.04%,获取订单能力显著地增强。截止24年末在手订单6.28亿元,环比+9.79%,有望支撑未来业绩。同时,公司经营质量显著提升,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4亿元,同比+141.18%。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3%/8.30%/3.88%/-1.05%,同比分别-0.63pct/-0.12pct/-0.08pct/-0.10pct,费用管控能力出色。 投资建议:公司在核电、水利水电、港口等国家战略领域取得突破,确立“核心技术+核心材料”双轮驱动,服务国家战略方向,随着地产业务对公司的影响减弱,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2.46和3.20亿元,对应EPS为1.15、1.94和2.52元,PE为35、21、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基建投资没有到达预期。2、新品研发低于预期。3、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中岩大地(003001) 核心观点 盈利能力修复,业绩大幅度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盈利收入7.9亿元,同比-14.0%,实现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226.3%。2024年公司累计新签合同额10.19亿元,同比+49.3%,年末在手订单6.28亿元,同比+1.4%。公司聚焦“以核心技术+核心材料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发展趋势,成功将业务重心由房建切换至核电、水利水电、港口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订单结构大幅优化的同时,盈利能力显著回升。 毛利率大幅度的提高,期间费用有较大摊薄空间。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4.9%,同比大幅度的提高7.7pct。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2.69%,同比下降0.85pct,其中管理/研发/销售费用分别同比-15.6%/-13.9%/-40.0%。公司经历业务结构调整,新领域业务毛利率明显提升,同时员工数减少导致各项费用支出减少,人效显著提升,未来随公司重大工程收入占比继续提升,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间,期间费用也有望得到一定效果摊薄。 经营性现金流转正,收付现比回升。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4亿元,连续三年净流出后实现转正。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97.8%/103.9%,分别同比+4.5/-1.6pct。公司通过业务结构转型,收入现金含量显著提升,经营性现金流成功转正,收付现比由此前的90%以下逐步回升至100%左右。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作为岩土工程专业服务商,聚焦“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当前已在核电、水利水电、港口领域取得标杆性项目订单,未来受益于重点项目加快审批落地,收入和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维持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是13.8/25.8/37.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2/3.59/6.51亿元,增速分别为+143%/+137%/+81%,对应每股盈利分别为1.20/2.83/5.13元,对应当前PE为32.9/13.9/7.7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重点项目推进没有到达预期的风险、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工程管理与安全生产风险、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减值风险、抵债资产减值的风险等。
中岩大地(003001) 事项: 2025年3月31日,中岩大地与晶泰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晶泰科技是一个基于量子物理、以AI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公司采用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人工智能、高性能云计算以及可扩展及标准化的机器人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为制药及材料科学(包括农业技术、能源及新型化学品以及化妆品)等产业的全球和国内公司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此次签约合作,双方将聚焦岩土固化剂及软基固化领域,深层次地融合中岩大地的行业经验与晶泰科技的人工智能技术,共同 打造新一代智能岩土材料体系。 国信建筑观点: 1)公司与晶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AI赋能有望驱动岩土工程效率革命,将中岩大地的工艺数据与晶泰科技的AI解决方案深度结合,有望快速筛选工程适应性好、力学性能优、经济性佳的固化剂配方,大幅度缩短岩土工程材料研发周期,降低综合成本,实现建筑材料研发从“经验试错”到“智能预测”模式的跃迁。在AI赋能下,公司在岩土工程领域的龙头优势有望得到逐步加强,地基处理业务的潜在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 2)雅下水电、广东核电写入国家发改委政策文件,政策大力推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相关订单有望加速落地,公司在核电领域继中核集团后,再与中广核达成项目合作,与核电建设主力军中核二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水利水电领域,与世界最大三峡水电站、世界第二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者葛洲坝市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在国家重大工程领域持续取得进展,相关重大订单有望加速落地。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岩土工程专业服务商,聚焦“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当前已在核电、水利水电、港口领域取得标杆性项目订单,未来受益于重点项目加快审批落地,收入和业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维持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是9.19/13.42/20.50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0.71/1.47/2.99亿元,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123%/+106%/+103%。每股收益分别为0.56/1.15/2.35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中岩大地(00300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盈利收入5.57亿元,同比-17.21%,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192.41%,扣非归母净利0.37亿元,同比+194.39%。其中Q3实现盈利收入1.48亿元,同比-31.15%,环比-45.60%,实现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142.69%,环比+1.17%,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123.95%,环比-3.23%。 业务转型推进顺利,24Q3毛利率增长显著。公司正处于更换赛道的过程中,虽然营收规模同比未见增长,但业务质量明显提升。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192.41%,扣非归母净利0.37亿元,同比+194.39%,体现出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成效。同时,24Q3实现毛利率34.95%,同比+17.04pct,环比+13.22pct,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公司收入结构持续优化,24H1地产收入占比从去年的60%降至30%,新签合同额中地产占比下降至23%,核电、水利水电、港口、跨海跨江大桥等领域的收入占比约为40%。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随国家战略项目的逐步落地,公司有望在关键项目上持续获得突破,新赛道收入占比将逐步提升。 核电赛道高景气,项目中标再下一城。8月19日,我国单次核准核电机组数量达11台,创2008年以来核准数量新高,核电发展景气度不断的提高。10月10日,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中标中国核电下属浙江金七门核电厂1、2号机组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工程建设项目,中标项目金额达1.59亿元,成为公司进军核电正式项目的重要里程碑。公司作为国内岩土工程龙头,有望充分受益核电赛道下岩土工程的快速地发展。 在手订单充沛,费用管控能力出色。24Q3公司新签订单2.21亿元,同比+33.35%,环比+25.33%,获取订单能力显著地增强。截止报告期末在手订单为5.72亿元,环比+12.61%,有望支撑未来业绩。同时,公司降本增效措施实施顺利,24Q1-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56%/8.35%/2.99%/0.10%,同比分别-0.66pct/-0.18pct/-1.27pct/-0.14pct,费用管控能力出色。 投资建议:公司在核电、水利水电、港口等国家战略领域取得突破,确立“核心技术+核心材料”双轮驱动,服务国家战略方向,随着地产业务对公司的影响减弱,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预测公司20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1.13和1.59亿元,对应EPS为0.60、0.89和1.26元,PE为62、41、2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基建投资没有到达预期。2、研发技术风险。3、行业竞争加剧。
中岩大地(00300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10.66%;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250.2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298.96%。 业务转型进展顺利,24H1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单季度看,24Q2实现盈利收入2.72亿元,同比-13.69%;实现归母净利润1610.54万元,同比+4.44%,Q2毛利率21.73%,呈现持续改善状态。公司动态调整经营策略,缩短项目资金周期、严控成本与精细化管理,一方面着手业务转型,在核电、港口、水利水电及跨江跨海桥隧等国家战略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地产业务在营收中占比年年在下降,对公司影响已大幅减弱。分行业来看,24H1公司岩土工程/产品营销售卖分别实现收入3.18/0.7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1.66%/14.60%,同比+5.53pct/+7.55pct,盈利能力均有大幅改善。此外,公司24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64%/7.50%/2.87%/0.02%,同比分别-0.55pct/-0.67pct/-1.45pct/-0.24pct,费用管控能力出色。 “核心技术+核心材料”双轮驱动,新增长极持续开拓。公司明确以核心技术+核心材料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港口、核电、水利水电及跨江跨海桥隧等关键领域。报告期内,公司承接的金七门核电、浙江某重点港口等国家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4年7月3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8月19日,我国单次核准核电机组数量达11台,创2008年以来核准数量新高,核电发展景气度不断的提高。随公司在核电、港口等领域的持续深入,业绩成长空间有望打开新高度。 聚焦创新驱动,期权激励彰显信心。公司聚焦关键技术与“卡脖子”领域,持续稳定的投入研发资源。报告期内,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8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参编的长螺旋压灌水泥土静压预制桩技术标准(DB13(J)/T8570-2024)、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DMP工法)作业规程(T/CECS1533-2024)、预制芯桩复合桩基作业规程(DB42/T2221-2024)等已正式对外发布。6月24日,中岩大地参与完成的“复杂应力环境下软弱土基坑工程安全控制绿色高效技术”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此外,公司推出股票期权激励计划,5月21日向符合授予条件的50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股票期权195万份,行权价格11.25元/份,业绩考核指标为以23年净利润为基数,24、25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0%、500%(目标值),彰显了公司对未来业绩增长的信心。 投资建议:公司在核电、水利水电、港口等国家战略领域取得突破,确立“核心技术+核心材料”双轮驱动,服务国家战略方向,随着地产业务对公司的影响减弱,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预测公司20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6、1.13和1.59亿元,对应EPS为0.60、0.89和1.26元,PE为37、25、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基建投资没有到达预期。2、新品研发低于预期。3、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