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注浆技术是一项新技术,近年来,大范围的应用于提高钻孔灌注桩端承力的工程中,可以轻松又有效的减轻、消除传统钻孔灌注桩施工中难以避免的缺陷。例如:泥浆护壁所形成的泥皮,影响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孔底沉渣不易清除,桩底及周边土件扰动影响桩端承载力的发挥等等问题。
工程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其优点是桩承载力高,但是桩底沉渣的存在,会影响端承载力,桩身泥皮也会影响侧阻力进一步发挥。而采用桩端高压注浆,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钢筋笼上预埋2根注浆管,在成桩后一段时间内,实施桩底注浆,通过挤压、劈裂作用,使沉渣固结,达到改良桩端持力层的目的。并通过注浆使泥皮固结,逐渐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然而在注浆过程中,时常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注浆管堵塞影响注浆。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发生这样情况的工程进行分析,发现注浆管堵塞,主要是由于以下问题导致的:
由于管头太光滑,就算将24#铁丝拧得再紧,也会整体滑出,把车胎应用防水胶带绑在光滑的阀管上做张拉试验,拉力为1kN,试验20次,脱落17次,成功率仅为15%,所以阀管上无限位装置容易致使注浆管脱落,异物就很容易从管口进入柱浆管内,因此导致注浆管堵塞。
经过一系列调查发现:在采用直式的注浆管中,注浆管与孔深等长,孔底锥形深度却为0.8m,安装时,发现注浆管外露0.8m,占总数的35%,外露0 7.m的占总数的19%,外露0.6m的占总数的46%。通常情况下,阀管与注浆管直线连接,而钻孔桩的空孔底部为圆锥形,这样,当注浆管绑在钢筋笼上,放入孔底时,阀管无法伸到孔底,卡在锥形顶部,而钻孔沉渣主要沉积在这个部位,这样就会导致加固效果不理想,桩身较大沉降。
在浇捣桩身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从孔底逐渐上升,对钢筋笼有顶托作用,由于缺乏施工经验,往往会将注浆管牢固地绑在钢筋笼上,这样,在钢筋笼上浮时,注浆管也随之一起运动而离开孔底,阀管就被底部混凝土包住,而无法注浆,如果注浆管与钢筋笼绑扎太紧,当发生浮笼现象时,注浆管也会随着钢筋笼浮起,这时,注浆管安装的失败率高达100%。
焊完注浆管后,用焊熔法封口的管内有残余空气,注浆时,管内空气受压缩形成高压气囊,顶住上方水泥浆液,因此导致水泥浆液无法到达孔底,注浆无法进行。
注浆管安装结束后,进行封口,通常情况下,做法是用塑料皮套套住。这种方法封口的速度很快,但是常常由于保护不好,而经常引起塑料皮套脱落,这时异物就容易从管口进入注浆管内,导致注浆管堵塞,从而无法注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