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外掺剂等的质量,桩位、压力表、流量表的精度和灵敏度,高压喷射设备的性能等。
2.施工中应检查施工参数(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及施工程序。
3.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体强度、平均直径、桩身中心位置、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等。桩体质量及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28d进行。
主控项目:(1)水泥及外掺剂质量:应符合出厂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1.1为加强吹填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防止软基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项目部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1.2软土地基:系指由淤泥、淤泥质土、松软冲填土与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软弱土层构成的地基。软土地基处理从其原理上分大体上分为七类:置换法,排水固结法,灌入固物法,加筋法,冷、热处理法,托换,纠偏。
2.1在软基处理施工作业前,项目总工在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要结合现场特点、工艺流程编制专项安全生产措施。
2.2开工前,应及时召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安排布置各项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明确安全生产分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
2.3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必须和工程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共同到现场检查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各种设备、设施的安全性,保证在施工区域和危险部位设置规范、醒目的警示标志。
2.4对特殊工种上岗人员须进行岗位适任证书核验,未经核验或核验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2.5施工机械、船舶、特种车辆等设备进场前,一定要经过安全技术状态检查,经检查合格的方能使用。操作人员一定建立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2.6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灯具,一定要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
2.7施工现场起重设备不得使用国家主管部门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施工现场的起重运输设备的安装调试,一定要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等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规范执行,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2.8对施工现场所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及特殊作业环境,应采取专项保护措施,保证施工现场及其相邻区域的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2.9有条件的施工现场要进行封闭,道路平整、通畅,弯道处应设交通安全警示标志。
2.10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及时发放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防护用品,未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具的作业人员,不准上岗作业。
2.11按照施工总图布置方案设置各项临时设施,堆放物资材料、停放机具设备,不得占用场内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应急通道应保持通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在易于发生火灾的地区或者储存、使用易燃易爆器材时,应有严格的防火防爆管理措施和消防应急预案,采取特殊的消防措施。
2.12应遵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态废料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3.1当前国内吹填工程软基处理常用方法是真空预压法,真空预压法进行软基处理施工工序大体上分为6步:
(1)进场或更换的作业人员一定经过项目部登记造册,并经安全教育培训后方准上岗作业。
(2)每天作业前,必须对桩机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电线、电路是否,有无脱焊,螺丝松动,检查卷扬机等各种传动、挚动、吊索是否安全、可靠,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并经试车运转正常后方可施工作业,检查记录必须留存。
(3)所有机械人体可接触到的转动、传动部分、设备或电动工具一定得安装防护罩,以防止人体误接触后发生事故。
(4)所有临时配电箱应配置雨天防水设施,安装漏电保护器,并按时进行检查其有效性。
(5)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一定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鞋,遇大风等恶劣天气时严禁进行高空作业。如在浅层处理软基地面上施工作业时,必须穿救生衣。
(6)禁止作业人员在起吊的桩管或桩锤下穿行、站立。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
(8)安置打桩机架的施工场地和轨道铺设,应符合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导轨连接良好并无明显弯曲,导轨下方枕木满铺,必要时枕木下方要垫铺钢板,降低局部压强,保证承载力。
(9)若发现打板机在工作时出现异常晃动,或摇摆幅度大,应立马停止作业,进行安全检查,排除机械故障。
(12)遇强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打桩作业,必要时放倒机架。强风等恶劣天气过后,有专人检查机架破损毁坏情况及时修理。
(2)吊装作业前,应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实施工程人员禁止入内。
(3)吊装作业中,夜间应有足够的照明,室外作业遇到暴雨、大雾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
(4)吊装作业人员一定佩带安全帽,安全帽应符合GB2811-2007的标准。
(5)吊装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坚守岗位,统一指挥。吊装作业要分工明确、指挥统一、信号明确,本标准规定要按GB5082-85《起重吊装指挥信号》要求做指挥吊装作业。
(6)吊装作业前,应对起重吊装设备、钢丝绳、揽风绳、链条、吊钩等各种机具进行全方位检查,一定要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7)吊装作业现场的吊绳索、揽风绳、拖拉绳等要避免同带电线路接触,并保持安全距离。
(8)吊装作业时,必须要按照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所吊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平稳吊起。
(9)若打板架组装作业附近有高压电缆线,打板架在组装完成后,打板架必须立即移出,保证距高压电缆线米的距离,确保高压电缆线不被打板架砸到。
a.指挥信号不明;b.超负荷或物体重量不明;c.斜拉重物;d.光线不足、看不清重物;e.重物下站人;f.重物埋在地下;g.重物紧固不牢,绳打结、绳不齐;h.棱刃物体没有衬垫措施;i.重物越人头;j.安全保护装置失灵。
(11)悬吊重物下方严禁站人、通行和工作。对吊装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12)格外的注意,现场吊装打板架时,应注意高压电缆,施工时,必须停电作业,现场作业人员一定集中精神,相互关照,确保电缆不被损坏,吊起时人退到安全距离,确保安全。
(1)现场临时用电的范围有临时动力用电和临时照明用电。现场临时用电一定要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及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根据现场真实的情况,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建立相关的管理文件和档案资料。
(2)项目部与协作单位应订立临时用电管理协议,明确各方管理及使用责任,项目部应按照协议约定对协作单位的用电设施和日常用电管理做监督、检查和指导。
(3)现场临时用电设施和器材一定要使用正规生产厂家、并经过国家级专业检验测试机构认证的合格产品,严禁使用假冒伪劣、无安全认证等不合格产品。
(4)电工作业应持有效证件,电工等级应与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电工作业由二人以上配合进行,并按规定穿绝缘鞋、带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工具,严禁带电作业和带负荷插拔插头等。
(5)项目部应按规定对临时用电系统和用电情况做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维护,察觉缺陷及时整改。
(7)固定式发电机应安装在室内,底部必须牢固,移动式发电机在发电机运转前应把下脚垫实平稳,并搭设防雨棚。
(8)机体附近设置砂箱或干式灭火器等防火设备,发生火警发电机应先停止运转后再灭。
(9)发电机到配电盘或通到一切用电设备处的导线,必须绝缘良好,接头应牢固,用支柱将导线架于空中,不要拖在地上。
(10)启动前,应先检查各部状况,运转时禁止在线路上工作和用手接触高压线或进行清扫工作。
(11)检修后的发电机,在开始运转前,必须检查转子和定子之间有无工具或其它物件遗留在内。
(12)使用长期停用的发电机,应检查线圈的绝缘程度,绝缘电阻不能低于规定的相关标准,否则必须烘干后方可使用。
(13)运转中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发电机,应注意发电机各部位的声响,留心观察仪表,发现异常时,立即停机检查,修复后方可继续工作。
(14)运转时如要检查整流子和滑环时,应穿戴绝缘手套、胶鞋,在靠近激磁机和转子,滑环的地板上加铺胶皮垫,方可进行。
(17)运转时发电机的温度不允许超出原厂家规定的值数,如温度过高,应停机检查,排除一些故障后方可继续工作。
(4)开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收工后认真清点核对人数。发现人数不足时立即报告项目部。
(6)现场管理人员一定全程负责,发现有陷落或溺水事故发生,立即组织救援,必要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1.企业近5年承担过下列5项中的3项以上所列工程的施工,工程质量合格。
(2)深度超过15米的软弱地基处理;(3)单桩承受荷载在6000kN以上的地基与基础工程;
(5)单项工程建设价格500万元以上地基与基础工程2人或200万元以上地基与基础工程4个。
2.企业经理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高级职称;总工程师具有10年以上从事地基与基础实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总会计师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管人员不少于6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50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地下、岩土、机械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5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20人。
(2)深度超过13米的软弱地基处理;(3)深度超过8米的深大基坑围护及土石方工程;
(4)单项工程建设价格500万元以上地基与基础工程1人或200万元以上地基与基础工程2个。
2.企业经理具有8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技术负责人具有8年以上从事地基与基础实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管人员不少于4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30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地下、岩土、机械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0人。
2.企业经理具有3年以上从事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技术负责人具有3年以上从事地基与基础实施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初级以上会计职称。
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管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5人;工程技术人员中,地下、岩土、机械等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5人。